用關鍵字找景點

2010年10月5日

〈遊記〉雙連一帶歷史巡禮

地點:捷運雙連站周遭

偶然從網路上看到了雙連一帶的免費導覽活動,經常流連雙連附近的我,除了寧夏夜市的好吃食物,其實對這裡並不熟!一個下午的大稻埕周邊古蹟巡禮,是行程滿檔,但我知道屬於大稻埕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等待我下次發現……
R0024233
集合地點在寧夏街的大同分局,就在家樂福的正對面,經常來逛家樂福不過都是晚上,倒是沒注意到這間典雅的警察局


不宅情報員:溫烏龜

這次參加的活動,景點介紹是這麼說的。「參觀景點:大同分局、惠美壽名茶、台灣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大同分局)、柴寮、摸乳巷、蔣渭水紀念公園、雙連打鐵街、靜修女中、王有記茶行、永樂市場、台北霞海城隍廟和仁安醫院」,經常在雙連附近溜搭得我還真不知道哪裡有些摸乳巷的地點,就參加了這次的活動。集合地點在寧夏街的大同分局,一到時就發現旁邊除了警察局大同分局的牌子外,還另外掛了一個台灣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的牌子,讓人好奇了一下,難道這間警察局以後要搬走嗎?總之一到現場就看到拿著擴音器的本次導覽老師-葉老師,參加活動的人員有大人也有小小孩,當然也不乏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時間差不多老師就開始開講了!
R0024213
↑ 參加人士有大有小,其實我是有點好奇小孩子能懂多少的,不過出來走走路也是不錯

首先老師就問了我們「寧夏路跟一般道路有什麼不一樣?」,大家聽了滿臉狐疑地整條街望來望去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原來這條街以前叫做「柴阿寮柴寮阿」(台語發音),有非常多的木材行在這條街上,大稻埕以前是台灣很繁榮的地方,在山上運下來的木材就在這裡做加工,搭船出去囉(經葉老師更正,這裡的木材行是將木材加工之後直接賣給附近的木匠,不一定是外銷囉)!也因為這樣所以這條街的路燈,其實都是有特殊設計的,底下都是用木材構成!天啊,走了不知道多少回的寧夏路,還真是從沒發現過這件事,政府花錢錢做的東西都沒看到真是可惜!(關於寧夏路大同分局,有網友whosee補充了更多,請見回應部分)
R0024224R0024217
↑ 特殊設計的意象路燈,和整條街的木材行、建材行。不過看起來已經稀疏多了

接下來就是走進「台灣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就是在大同分局裡面啦!旁邊傳來一句「天啊~我從小到大還沒進過警察局,這次竟然自己走進警察局」,看來如果要找人來還要花點心力讓小小市民願意走進警察局「觀光」啦!新文化運動是什麼?國中歷史課本有提過,有興趣可以來這看,主要是講述蔣渭水之前在台灣的一些運動,不過看一看很快就離開了
R0024225 R0024226
↑ 大同分局內部,看到這種Y字梯就知道是日本人的傑作啦! 其實還蠻漂亮的,很多日式官方建築都有這種設計

後來葉老師帶我們去了摸乳巷, 說早期這些靠海靠水的地方建築,巷道都會用得很小,一方面有防風防沙的功能,一方面則是防盜(小偷來了不好跑,容易抓,而且通常都彎彎曲曲),老師還舉了鹿港的例子,我印象中鹿港的小巷也是彎彎曲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鬼只會走直線!所以鹿港會家家戶戶裡面還有一些鎮鬼的設計,所以鬼來了就無所遁形,一定會走進民宅一定會被抓,哈哈這些民間傳統真是很有趣!
R0024242
↑ 摸乳巷,不過兩邊建築已經不再是老房了,沒那麼有古意感

R0024243
↑ 忽然走進了一個巷弄裡的小社區,好像走到未曾到過的地方樣,我還蠻喜歡這種木版式房舍的,不知道住起來什麼感覺

R0024252 R0024255
↑ 到了蔣渭水紀念公園,這一棟蠻特別的,特別的是它一二層樓是空的!所以不能走上去,其實不太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子設計,底下有一些紀念碑,這邊原本也是屬於「柴阿寮」的一部分,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的大公園呢?可以參加老師的導覽活動就知道了,我倒是喜歡這個公園的悠靜氣氛,老人閒坐、小狗互玩,野花處處。

接下來來到了打鐵街,這還蠻特別的,一條很小的街都是各種製鋼鐵的店,據說以前很多拆船廠拆下來的東西都會送到這裡,想要找到外國零件就得來這裡「淘寶」,我自己猜這裡可能就跟高雄的拆船五金街差不多的身世背景吧:P 一條接從材料、零件、打模、製鐵什麼都有,我猜想要是中小企業有個什麼模子要打,拿一張設計圖來這條街可能就可以完成了吧!這是還蠻特別的,平常根本不會走進這裡!(關於打鐵街,有網友whosee補充了更多,請見回應部分)
R0024258 R0024264 R0024261
↑ 各式零件,街上也不乏很多老建築
R0024265
↑ 一些小細節
R0024271 R0024273
↑ 打鐵街的國寶,還真的在用火燒再拿鐵槌敲呢!

R0024274
↑ 途經寧夏夜市,說這個LOGO除了雙龍以外,其實還有貓頭鷹的意像,就擺夜市像貓頭鷹,靠夜間生活!

R0024280
↑ 後來來到了有記名茶,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點,古樸的建築裡面是濃濃的茶香,而二樓還有南管音樂愛好者的聚會(每周六下午舉辦),一進去就是老闆兒子-徐大哥(茶小開?)的詳細講解,講解茶葉的製作工程,後方還有小型茶工廠可以參觀,裡面還留有很多有歷史的木箱子、招牌、製茶機器,有人講解加上真真實實使用過的器具,好像做茶人的故事都出現了一樣,大稻埕這裡也是以前著名的茶商聚集地,直到今天這裡還是有很多的茶行呢!

R0024283 R0024288
↑ 茶行外的植物簾子,我覺得這真是超有特色的,自然的門簾,很美呢! 徐大哥介紹茶業的種類和製程,後方都是一塊塊看起來很有年代的招牌呢!

R0024290R0024295
↑ 在挑梗的過程,雖然也有機器挑梗器,可是挑的不慎完美,所以好茶還是要用手工挑。右圖是烘培茶的地方,台灣的烏龍茶之有別於綠茶及紅茶,秘訣就在這裡啦!

R0024300
↑ 走上二樓,還有南管音樂的愛好者的聚會,喝茶聽樂真有古意,我必須說……如果這音樂以後絕跡了,真的是很令人難過的一件事

R0024315
↑ 最後一站,是以前的仁安醫院,葉老師在這講柯醫師的一些故事,現在這裡已經成了社區營造中心的一個地方,是隨時歡迎大家參觀的唷!

R0024317 R0024320
↑ (左)結束了整個行程,回程的路上看到了這麼一間好大的現代建築,蓋的卻很有以前老街紅磚白條的風格,我覺得很棒呀!要是這種類似的建築一大排,豈不就很像那些歐洲有特色的房子,卻又不失台灣特色,是棟外觀很有在地味道的房子!(右)經過迪化街,看到以前的三層樓保存完整房子,覺得很漂亮拍了一張

整個導覽活動結束,十分感謝葉老師的導覽,在此附上他的部落格,有興趣的網友也可以參加他的其它導覽活動!這場導覽講了很多生活在這裡很多過去和現在,不過我對整個大歷史背景的故事更有興趣,下次還想再找找有關霞海城隍廟、辜家豪宅、迪化街等等的導覽活動!

參考資料:
葉倫會老師部落格http://ylh515.pixnet.net/blog
維基百科-大稻埕

交通資訊:
附上一下午行走的景點地圖供參考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雙連打鐵街周邊古蹟遊

19 則留言:

  1. 經葉老師的來信,文章稍微再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正

    回覆刪除
  2. 台北市居然還有這麼古色古香的地方!!

    回覆刪除
  3. 其實還有很多更古色古香的地方呢!!!!

    回覆刪除
  4. 我是在雙連出生、長大的...
    有幾點補充:
    1.雙連地名由來是因為當地原來有一個很大的水埤─“雙連埤”,包含雙連國小、成淵中學一帶(這也是“成淵”名稱由來),早期還有漁民捕魚蛙龜鱉等水產為生,後來漸漸被填平成今日面貌。
    2.真正的打鐵街是現在的承德路二段,整條街都是打鐵和翻砂有關行業,後來拓寬為承德路,打鐵街就消失了,現存的只是周邊,而不是真正原來的打鐵街。
    3.“柴阿寮”是錯誤的,真正名稱是“柴寮阿”,地點也不是寧夏路,寧夏路只是木材商和木工廠林立的街道;真正的“柴寮阿”是介於寧夏路和雙連國小之間的涼州街,當時街旁都是堆放原木的“寮阿”,所以稱為“柴寮阿”。那些原木許多躺著都比人高,有的還有貫穿樹幹足以容人的樹洞,我部分的童年就是跳躍在樹幹上、玩耍在樹洞中度過的。
    4.野人獻曝,敬請不吝指正。

    回覆刪除
  5. “蔣渭水紀念公園”原來是“錦西公園”,那裏和“柴寮阿”差得很遠,反而和錦西街南面的“田寮阿”比較接近。
    該公園原來是一片違建,靠近興城街那個三角窗有一家很大的木工廠。大約是民國64年,我在工兵學校受訓(預官),那一天剛好收假回營(週日下午),我在雙連國校前等公車,就眼看著那一把火從木工廠燒起,並把那一片違建燒個精光。後來那一塊地,就被蓋成“錦西公園”。最近又改成“蔣渭水紀念公園”,坦白說,蔣渭水先生在雙連的淵源,實在不深,就我這土生土長的人而言,感覺有點突兀。
    今天看了關於“羅氏三姊弟判定王永慶骨肉”新聞,才知道王永慶當時(民國41年)是住在雙連的。

    回覆刪除
  6. 寧夏路和重慶北路之間的歸綏街過去整條街幾乎都是“查某間”,也就是性工作者工作的場所。後來政府廢娼,這個行業也就沒落、消失了。小的時候,父母都告誡我們不能跑去哪裡玩,年輕的時候,偶而走過都要屏氣凝神、目不轉睛快步而過。每年只有元宵節炸邯鄲爺,這裡最熱鬧,小孩子也才可以肆無忌憚來這條街上張望。或許那些不幸的姊妹們,對於邯鄲爺皮肉之痛,感同身受吧?現在走過那條街,恐怕只能空留回憶了。
    歸綏街跨過重慶北路,就是鼎鼎大名的江山樓一帶,早期也有紅燈區。只是江山樓拆得很早,我沒有任何印象。

    回覆刪除
  7. 說一個比較恐怖的...
    早期刑事組設在大同分局裡,刑案的解剖室設在大同分局東側,有一條要爬幾個階梯上去的小巷弄旁。解剖室外圍是面石牆,有一個透空的木門,從木門空隙可以看到解剖室前空地上擺滿了瓶瓶罐罐解剖後的人體器官。
    早期只要有兇殺命案的解剖,都會從這條小巷弄把屍體送進解剖室,許多大膽的人就會爬到石牆上,透過窗戶去“參觀”解剖的實況,然後繪聲繪影地告訴那些膽小不敢爬上去的小孩子。
    記得有一次,因為裝大體的薄板釘得不夠牢靠,就在搬上小巷階梯的時候,薄板底垮了,整個大體就這樣掉在大庭廣眾面前,當時許多人都嚇壞了。那一幕迄今還令我餘悸猶存...

    回覆刪除
  8. 最後看到的那棟色古香大樓,是照原來舊大樓改建的,我是認為韻味全失了(靜修女中也是),實在很可惜。
    這棟大樓有一段時間開設了徐外科醫院,後來徐外科搬遷之後,由一家婦幼醫院接手,當年有一個笑話就是發生在這家婦幼醫院的標語上───婦吾婦以及人之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棟建築物對面空地,當年開設了一家金山計程車行,可能是台灣計程車的鼻祖(尚待考證)。

    回覆刪除
  9. 推一個!非常詳細!謝謝您的資訊提供~~!!我會修改文章請大家來看您的留言的,雙連、大稻埕這一代真的是很多故事:D

    回覆刪除
  10. to whosee
    我是那棟大樓的住戶,涼州街跟安西街口,我從小到大都住這,我們家七八年改建前,都只是三層樓的平房,約三年前完工,我們並不是徐外科,徐外科醫院是在甘州街上,以前喫兩碗米台目還在擺攤時的對面,靠近涼州街口,那棟建築物還在,外觀是用小塊白色馬賽克磚

    老家拆除時沒有太多的感受,但現在漸漸感到失落,許多小時後的記憶只剩腦袋裡及照片,聽到您訴說雙蓮那一帶的故事

    回覆刪除
  11. 有很多是我沒聽過的,令人感觸良多

    回覆刪除
  12. To邱董與品克魚

    終於查清楚那棟建築物是“保安街葉宅”
    1957年改裝為徐外科醫院
    甘州街上的徐外科是從這裡再搬遷過去的
    這些可能都是你史前時代的故事
    所以也難怪不清楚

    不過這個論壇上討論的
    就算連我這老頭
    也是我的史前時代的故事了
    http://www.5819375.idv.tw/phpbb3/viewtopic.php?f=5&t=15816&start=20

    回覆刪除
  13. :) 你們講的都很精彩耶..可惜我不是那裡長大的沒那麼有感覺.. 最近看到了一個南村落的活動,528由莊永明老師介紹大稻埕呢,雖然可能已經額滿了,但是也許還是可以跟聽,供您們參考! http://www.southvillage.com.tw/curriculum_0001_detail.aspx?ID=415

    回覆刪除
  14. 關於“雙連埤”、“田寮阿”這二個名稱,可以在以下這個維基百科關於雙福宮的介紹裡獲得佐證:

    關於雙福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福宮全名財團法人台北市雙福宮,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雙連街37號,為主祀福德正神之道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971年,今為位於台北大同區之仿古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財團法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三。 本宮原名「雙連福德廟」,由於年代久遠,創建時日不詳,據稱創建於清乾隆中葉時期,距今約有二百六十年歷史;起初建在「雙連埤頭」出口處(今雙連國小附近,土名「田寮」)之簡陋小祠,昔時這一帶水田一遍,池沼遍佈,成為當地農民晨昏膜拜之土地神。至咸豐二年(1852)遷至土名「豬哥寮頭」(今寧夏路、民生西路口)繼續奉祀,後因年久失修,光緒十七年(1891)由保正(今里長)周定國幕資重建,並正式命名「雙福宮」。宣統二年(1910)日人實施市區改正,闢路拆廟移至今蓬萊國小旁,搭蓋約八坪小祠。昭和六年(1931)該國小擴建校地,再遷至下奎府町(今承德路、民生西路口,廟址民生路127號,民國五十三年改為民生西路)。民國六十年民生西路拓寬,廟地適在路基被拆,六十年由當地諸善信集資在現址購屋一棟約六十建坪三層樓公寓充作廟地。因受行政區域及街道變更,本宮先後歷經四次遷移,至此終於底定,嗣由當地仕紳陳東岳出面籌設管理委員會以維持廟務正常運作,民國七十三年再改組財團法人台北市雙福宮董監事會,惟至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十二日被一名精神異常男子縱火,廟內部份古老神像、器物付之一炬,損失慘重,幸在諸善信共同努力下迅速復原,廟貌煥然一新,於八十七年二月十三日(農曆正月十七日)重新入廟安座,一樓主神福德正神,二樓關公殿,三樓觀音殿等眾神仙佛齊聚一堂,形成雙連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99%E7%A6%8F%E5%AE%A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今天看到這個資料,我才知道老一輩口中常提到的「豬哥寮阿頭」(今寧夏路、民生西路口)就是現在寧夏夜市的正門口。

      刪除
  15. 雙連埤的名稱由來:

    在大同區雙連里歷史沿革中記載:“本里日據時期屬於蓬萊町,光復後劃分成立本里,因有兩水圳相連,遂命名為雙連里,...”

    資料來源:http://163.29.36.87/cgi-bin/SM_theme?page=437964e5

    整合以上資料,比較合乎邏輯的說法應該是:
    “本里日據時期屬於蓬萊町,光復後劃分成立本里,因有兩水埤(註)相連的雙連埤,遂命名為雙連里,...”

    註:原文中“圳”應為“埤”才是。

    回覆刪除
  16. 再補充二點:
    1. 關於寧夏路木工產業的架構大約如下:除了堆放原木的“柴寮阿”是介於寧夏路(更精確的應該是錦西街65巷)和雙連國小之間的涼州街,另外在涼州街和錦西街65巷口(東南角)有一家非常大的鋸木廠(印象中那垂直帶鋸機有一、二層樓高),那是我小學上學必經之路,每天都可以聽到吵雜的鋸木聲。所以“柴寮”是堆放原木之處,原木就近經鋸木廠切割加工後,分送到寧夏路的小木工廠兼商家(樓下是店面、樓上是木工廠)去加工出售。記得小的時候,勤儉持家的老輩,都會叫小孩拿著竹簍去木工廠撿“腳多燃(台語)”,那是一種刨刀刨下來的木屑,放大灶燒,火很大卻不耐燒,一大竹簍一下子就燒光了。存在木工廠老闆或師傅和撿木屑小孩間那種默契也很有趣(老闆不阻止不趕人,小孩子自來自去),一方面有人免費來清理廢物,一方面可以免費獲得燃料,也算是一種互利共贏吧!
    2. 我不清楚鹿港摸乳巷的形成原因為何,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雙連的摸乳巷絕對不是為“防風防砂防盜”的,而是因為當初這裡的房子大約都是違建(地大部分是台銀的),由於沒有完善的規劃與明確的地界,加以在人類的貪婪本性下,許多巷弄不但歪七扭八、越整越小,甚至被堵塞而消失不見的都有。其實這種現象可以對照過去也是違建形成的“寶藏巖”或老舊眷村,也都存在著這種自然形成的“摸乳巷”。這樣的說法雖然少了一點浪漫,但是還是應該尊重事實。

    回覆刪除
  17. 在民生西路拓寬之前,路兩旁在入夜之後,除了一些固定的攤商,還有許多臨時性的打拳賣膏藥、江湖走唱的地攤,當時整條街處處圍著看熱鬧的人群,熱鬧非凡。

    回覆刪除
  18. 樓上大哥講的柴寮仔歷史實實在在確實有此事,我家就住在現蔣渭水紀念公園旁,聽老一輩講述,當時整個區域燒了很久,也有可能當時地方想讓這個區域空出放任焚燒,最後因害怕延燒到附近區域而波及當時八號分機位置而出動軍用直升機加入滅火而平安落幕

    回覆刪除

Rat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by out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