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鍵字找景點

2011年11月16日

【景】台南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餘暉照白鹽

搭配夕陽西下,鹽田格外有份滄桑感呢...
不宅情報員:溫烏龜

參加活動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台南的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市府觀光局的介紹如下"「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近來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其實這裡原本已經廢棄了,聽說全台灣唯一還有在產鹽的只剩苗栗通霄了,而且應該也不是用鹽田了,不過為了讓民眾體驗而重新維修,我覺得維修得非常完整,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剛來到時太陽還沒西下,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在結晶池的一座一座小鹽山。這原理其實很簡單,引進海水到結晶池中,藉由南台灣的陽光將海水逐漸蒸發,析出鹽粒,趁還在水中時比較好推動把它積成一座小鹽山,最後乾後,再把這小鹽山的鹽裝到袋裡,就是粗鹽啦。可以看到鹽田一格一格的邊界都有凸起物,其實那就是放海水進來的機關之一唷!


乾燥後的鹽田,這盤鹽是給遊客玩耍用的,大家看到那像馬賽克的地板了嗎?這就是所謂的瓦盤鹽田,是日治時代後才引進的新行鹽田設施,但是這到底有什麼用呢?維基上查了一下是這麼寫的:

  • 瓦盤鹽田:瓦盤鹽田是一種以厚約6公釐的破缸片作為結晶池鋪面的鹽田。這一類型的鹽田優點在於缸片較易吸收輻射熱,所以鹽的結晶形成較快,單位面積產量高,此外鹽品的色澤也較佳,而鹵水也不易滲透,整修上也較省時。但此類鹽田也有因為結晶過快而使得雜質不易釋出,所以品質較差的缺點,而由於這類型鹽田的面積較小,所以成本也較高。
  • 土盤鹽田:土盤鹽田的結晶池鋪面是「沙土」與「黏土」以6:4的比例混合打漿再滾壓而成的「蓋面土」。這一類的鹽田優點是結晶較慢而能讓鎂鈣等令食鹽變苦的雜質釋出,品質較優,而且因為面積大,成本較低。不過其缺點便是會有鹵水滲透問題,而且成鹽時間較長,色澤也較差,另外在收鹽三到四次之後,便得清理整修

原來主要是利用吸熱的原理來加速,不過還是覺得這是個很費工的工作阿!



當然,這裡可不只是讓你看一下就沒囉,可是十分寓教於樂的地方,你可以實際下鹽田來推鹽,不過當然是應該把鞋子脫掉囉,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自備浴室脫之類的鞋子,腳...比較不會痛,不然的話鹽粒可是非常粗的,我就是直接脫鞋光腳走在鹽上,一開始很興奮後來差點走不回來,好痛啊!



實際靠近鹽田


我被曬出蘇洛的腳,卻不像蘇洛那麼厲害,看到那個水裡的粗鹽了嗎?有稜有角耶,走了才知道我腳底版有多麼細皮嫩肉,也才知道鹽田人的辛苦!!!(明明他們都有穿雨鞋XD)

推鹽就是這樣推啦! 

 時值落日,鹽田的白鹽、白水照到落日的餘暉,都一塊換了新的顏色,只見水平面上下各有一座鹽山及落日及辛苦的鹽人,而推鹽竿子與水面呈現的漂亮幾何角度也被完美反射,真是一個攝影的好地方,想我拿著小DC也可以拍出令自己滿意的照片了。


前面提到是把海水引進鹽田,但是海水怎麼來?利用靠近海邊做出一個小內湖,讓海水流進卻不會有太多浪花影響,再利用像這樣的水車將水引進渠道,而從渠道之中又有許多小機關可以把這個鹽水引進結晶池中,觀察這整個鹽場的構造及運作原理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另一邊就是海啦,據說這裡是看黑腹燕鷗很好的地方,但來的時間不對,也就看不到了,不過沒關係,還有美麗的夕陽。



要離開了,太陽也要準備下山了,和這一座座的鹽山說再見。雖然已是夕陽產業,但它們的存在,也讓每個來這的遊客知道前人的生活方式,前人的智慧,也是很有它的價值的,而且,真的是個很美的地方唷!

2 則留言:

  1. 你照片拍得好好喔~害我也想不宅一下去玩了!

    回覆刪除
  2. ^^謝謝~這裡真的蠻好玩的唷!

    回覆刪除

Rat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by outbrain